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,一字之变的孙伯实践

肥城网 2023-2-26 18:27

       青山绿水逶迤去,生态富民入画来。孙伯镇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,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使乡村沃野换了新颜,群众获得感更足。如今,乡村振兴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,一幅风光旖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       清洁取暖 让天更蓝


       “这个壁挂炉是12月底安装好的,接上管道、通上气,插上电源就可以工作……”看着新安装的取暖设备,孙西村村民姚金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她说,自己并没有承担任何费用,安装、使用费用全部都有国家各级财政资金补贴,整个冬天全部开着也才花1000多块钱,经济账划算不说,更重要的是告别了冬日燃煤取暖做饭的日子,全家人终于像城里人一样,用上了干净又环保的天然气。


       近年来,孙伯镇按照“宜气则气、宜电则电、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”的原则,立足本地居民分散居住现状,为镇驻地及周围行政村3120户群众实施分散式气代煤改造,并在此基础上免费为其安装壁挂炉,减少散煤使用量4500吨左右,降低一氧化碳中毒隐患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,进一步减少冬季燃煤污染,改善大气质量。

       污水处理 让水更清


       西程村绿意盎然,道路干净整洁,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花草葱茏,一改过去模样。“我们村离着镇里比较远,污水不能直接排到处理站里,但是打个电话,吸污车就上门清掏,方便着哩。”西程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征介绍道。去年以来,西程村村民家里进行了管道改造,厕所、餐厨、洗浴洗衣等三股废水可以经支管排入收集池,再由镇里集中清运,村内不再污水横流,人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。像西程村一样,孙伯镇17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工程全部完工,实现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。


       孙伯镇坚持分类施策、有效整合资源,确保工程建设“对症下药”。在镇驻地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污水处理站,通过管网直接收集处理驻地村、社区及企事业单位排放的生活污水;对距离较远的村庄,统一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,每月进行吸污并运送至处理站。污水经处理站集中处理和潜流湿地深度净化处理后,其水质可达到地表Ⅳ类标准,再经孙伯河汇入大汶河,保证最终流入母亲河的每一滴水都清澈达标。

       网格管理 让心更近


       春耕时节,走进东程村2678亩的冬小麦种植区,一片绿色映入眼帘,休眠了一冬的麦苗慢慢开始苏醒返青。东程村第一微网格的种粮大户葛庆会正在给小麦浇返青水,麦苗迎风挺立,青翠欲滴。“过去种粮,最头疼的就是浇地。”葛庆会说,“这块地里的好几台机井,以往都是交由个人管理,浇一次地需要跑好几家管理员申请,环节繁琐,费时费力,自从跟网格员佟健珉反映这个事之后,现在只需要一张一卡通,不管哪块地想要浇,都可以随时从附近机井里插卡取水,非常方便。”


       作为肥城市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农村试点,孙伯镇按照“镇—片区—网格—微网格—中心户”的五级网格架构,将全镇划分为3个片区、89个微网格,建立起139人的“全科网格”队伍。“人在格中走,事在格中办”,网格员们将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“小事”当成“头等大事”来办,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,把问题处理在网格中,把服务便捷在网格里。

       乡风文明 让情更浓


       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吗?”“我知道,吃汤圆、挂花灯、猜灯谜!”“肥城红”志愿者在五埠村乡村“复兴少年宫”开展“巧手庆元宵”主题活动,组织少年儿童一起制作元宵立体画。孩子们有说有笑,讲述自己的汤圆制作创意,分享自己的超轻黏土。一会儿,色彩缤纷的DIY黏土元宵立体画跃然纸上,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

       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。孙伯镇从完善农家书屋、活动室、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基础设施到开展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,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以“五为”志愿服务为主线,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为支撑,建立起5支镇级、70余支村级共计9542人的志愿服务队伍,实现镇域志愿服务全覆盖。去年以来,共组织策划举办移风易俗、志愿宣讲、送戏下乡、广场舞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200余场次,公益性培训50期,农家书屋阅读活动200余场。通过塑造现代乡村文明新气象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心铸魂。

       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乡村精神风貌转变,每一项具体部署都渗透着人民对和美乡村的期许。孙伯镇将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落实好各项政策,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
来自: 孙伯镇人民政府
分享到
文章点评

 

肥城网手机版
肥城网手机版全新优化升级,用微信扫一扫,访问掌上肥城网。